日期:2025-01-22 作者: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高琴 王颖 来源:贵州医科大学 点击:
网友: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行)》实施以来,贵州在提升临床医师整体素质、规范医疗服务流程方面取得积极成效。然而,近年来在实施过程中,规培医师群体在劳动关系、薪酬待遇、社会保障、工作强度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仍面临较多现实问题。对此有何建议?
省政协委员、民革贵州省委副主委、民革贵医支部主委、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贵州医院副院长高鸿: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规培医师角色定位不明、劳动关系不清、保障机制缺失,导致训练质量与就业稳定性难以统一,进一步影响医学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想要改善当前现状,我认为应该通过将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纳入合同制人员管理,以制度化、法治化、标准化的方式明确其劳动关系、薪酬待遇、社会保障及晋升通道。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吸引和留住优秀医学毕业生,更可提升我省规培质量与医疗服务水平。
首先,建立统一的合同制管理框架。由卫生健康委员会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教育厅、财政厅等部门,制定《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劳动合同管理暂行办法》。在该办法中明确规培医师培训期间的用工性质、签订主体、合同期限、权利义务、违约责任与纠纷解决机制。要求培训医院或培训基地在规培医生入职时与其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明确双方关系,使之在培训期间享有合法劳动者身份,受到法律保护,实现权责对等。
其次,完善薪酬与社会保障标准。制定统一的规培医师最低薪酬标准和绩效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各培训基地结合当地经济水平、物价指数和行业薪酬水平,为规培医师提供与其临床工作量、技术要求和责任风险相匹配的基本工资与补助。将规培医师全面纳入职工社会保险体系,包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确保其在整个规培周期中享有完备的社会保障。实行住房公积金缴纳,建立专项职业发展基金,以激励规培医师的职业忠诚度和长期服务意愿。将规培年限纳入连续工龄计算,为其后续职级晋升、职称评审和社会福利积累提供公平起点。
再次,合理优化工作负荷与培训模式。规范轮转制度,明确每个科室的轮转时长和最低临床操作数标准,同时严格执行值班与轮休制度,确保合理工作时间和休息间隔。在培训基地内设立专门的心理支持与辅导中心,定期为规培医师提供心理健康筛查和心理辅导服务;建立绩效考核与人文关怀并重的培训评价体系,鼓励带教老师在人性化管理和技能培养方面并举。推广信息化管理平台,减少重复性、非技术性工作,如通过智能化医疗系统和辅助工具降低规培医师在文书工作、数据录入上的时间投入,使其将365体育网投精力投入临床技能学习与患者服务。
最后,强化监管与评估考核机制。建立统一的规培医师电子数据库,对其培训进展、工作负荷、薪酬待遇、社保缴纳情况、工龄计算、考核结果进行实时、透明化记录。由卫健主管部门定期组织对培训基地的巡查和评估,对未落实合同制管理、薪酬保障或存在超时加班、侵害规培医师权益的机构及时予以通报和整改。视情况对严重违规者取消培训基地资质,形成有力的监管闭环。鼓励社会监督与反馈渠道畅通,允许规培医师、患者和社会公众通过热线、网站或专线信箱反映问题,确保外部监督信息及时汇入监管体系。
版权所有 ? 贵州医科大学版权声明隐私说明备案编号:黔ICP备19007765号-1
公网安备 520103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