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3-29 来源:贵州日报 编辑:党委宣传部 李晓芬 点击:
驰骋千里跨省援救——在四川汶川地震现场紧急救援。
贵医附院具有悠久的应急救援传统。1951年8月,贵州省组建抗美援朝骨科手术队,由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杨洁泉医师担任队长。
1976年唐山大地震,该院曾派出医护人员参加贵州医疗队赴灾区参加医疗救援。30年后,医院召集部分救援队员召开座谈会纪念。
设在贵医附院的贵州省紧急救援中心,已经成为全省急危重症抢救工作的主力军。
贵医附院院长刘健在紧急救援中心调研。
贵医附院党委书记刘兴德与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正国签署道路交通伤院士工作分站建设协议。
紧急救援中心医护人员,被誉为能跑赢时间的白衣战士。
与时间赛跑。
贵医附院急诊医学科被列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其规模和功能位居全国前列。
2008年,成功抢救“抗凝冻保民生”的解放军某部战士。
实施急诊立体定向脑活检术。
自然灾害发生后,紧急救援中心专家及时赶到现场救援。
抢救重危患者10.2万人次——贵州省急危重症抢救工作的主力军
家住贵阳市小石城红岩新村的冷某某对96999至今心存感激。今年1月,他和儿子生炭火取暖时一氧化碳中毒。生死关头,瘫软的儿子爬出家门向邻居和96999求救,让他们得以转危为安和早日恢复健康。
有人说,96999急救中心的每个工作人员都是能跑赢时间的白衣战士,时刻上演生死竞速的故事。
“96999急救中心”调度指挥中心24小时昼夜监控,随时调配医疗救援力量和物资,GPS调度系统根据每辆急救车不同的具体位置、情况,科学调度,就近安排,为营救患者争取到每一秒的宝贵时间。
12年来,96999急救中心依托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综合实力,已在各类大型突发事件和重大事件中担负起紧急救援和医疗保健工作,对危、急、重病患者给予了最快速、最及时、最有效的救治,将一个又一个垂危的生命从死亡线上挽救回来。
据统计,中心共计完成急救任务13.5万次,抢救重危患者10.2万人次,参与了汶川大地震、关岭山体大滑坡、晴隆矿难、福泉收费站大爆炸、抗击“非典”、贵阳市5·20海马冲滑坡等重大自然灾难、突发事件的卫生应急救援工作。
贵州省紧急救援中心被国家卫计委授予“全国急救先进集体”。如今,该中心已成为我省医疗应急救援及危急重症患者抢救处置的主力军,也是家喻户晓的急救品牌。
近年来,96999急救中心在不断寻求新突破。去年,贵州医科大学院士工作站“道路交通伤救治分站”落户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这是该院成立后的首批院士工作站之一。中国冲击伤、创伤弹道学、交通医学主要创始人王正国院士带领研究团队在此建立了贵州省道路交通伤大数据实验室。
邓进教授说:“道路交通伤救治分站”的建立,可为解决道路交通伤特别是严重多发伤的急救、诊断和治疗规范与评估体系提供帮助,同时,为全省高速公路建设、特别是乡村道路建设与设计、汽车工业的发展、交通法规的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等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保障。
贵州省紧急救援中心(96999)设在贵医附院急诊医学科综合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全省第一
贵州人不一定都知道贵州省紧急救援中心,但大多知道我省急救号码96999,谐音为“救喽,救、救、救”,其实它们是“一家”,后者是前者的数字识别符号。
贵州省紧急救援中心是我省急危重症抢救工作的主力,设立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培训、紧急救援于一体的贵州省重要的急救医学基地,综合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2001年,贵医附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及财力,率先在省内成立院前急救96999,引进了先进的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无线通讯系统,配备了20辆先进的全装备抢救型救护车;96999以该院急救医学科为主体,实现了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无缝衔接,极大地增强了我省医疗应急救援能力与效果。
院内急诊方面,设有3个诊室和大型抢救室,拥有8个急诊住院病房、留观病房、ICU病房和5间层流手术室,能快速、优质地完成各类急诊、危重病的救治。
据统计,该中心年出车近2万次,每年接诊患者近10万人次,其中危急重病患者7万余人,住院留观2万余人,EICU救治600余人,手术近3000台。
2004年,我省决定:在贵医附院96999的基础上建成贵州省紧急救援中心(下称96999急救中心)。中心主要职责是负责全省大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灾害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工作以及全省范围内紧急救援调度工作,必要时与公安110、消防119等应急系统联合行动。
据该中心业务主管邓进教授介绍,96999经过多年运行,效果良好。实际上,96999负责指挥、协调和调度全省医疗急救资源,开展全省日常急诊急救工作、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救援和跨省支援,并开展各种层次的教学、培训工作,为全省各级医院培养急诊急救人才。
据悉,96999紧急救护车依据国际标准配备了目前最先进的抢救护理设备,并配备了专科医生,能够在第一时间实施抢救和护理工作,最大限度地缩短急救半径。
加强学科建设提升急诊急救综合实力——贵州省急诊医学的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
贵州省省管专家、博士研究生导师、贵医附院院长助理、急诊医学科主任伍国锋教授说:“近年来,为了守护群众健康、保护生命安全,贵医附院积极发扬光大救死扶伤精神,自觉践行社会责任,加强急诊医学科建设,进一步夯实急救基础、提升急救能力和水平”。
该院急诊医学科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并于2004年建立教研室并开始招收本科学生,2010年获得急诊医学科硕士授权点并已开始独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2012年获批卫生部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14年,获“贵州省高血压性颅内出血微创诊疗科技创新人才团队”项目。
急诊医学科医护队伍训练有素,能够承担和胜任普通急诊与紧急救援任务。目前有医务人员300余人,拥有8个急诊住院病区、3个教学研究组、1个急救医学技能实验中心,1个急诊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为了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有1名博士研究生导师和10名硕士研究生导师;为了提高急诊急救能力,在分管院长罗开俭教授直接领导下,以伍国锋教授、邓进教授、张静萍教授为主的科室领导集体大力培养高层次人才,自2013年以来先后派出中级职称以上医师到复旦大学、苏州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攻读博士学位;王丽琨博士已从复旦大学学成归来,其科研项目获得贵州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是省内急诊医学界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最年轻医生,包括夏飞、穆琼、王春庆、杨磊落、牛玉林等即将毕业的医学博士将为贵医急诊医学的发展添砖加瓦,为贵州老百姓的生命保驾护航。
近年来,急诊医学科坚持明确稳定的发展方向,在创伤急救、急性脑卒中立体定向微创治疗、内科危急重症方面获得可喜成绩,分别获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4项(创伤救治团队、脑出血救治团队)、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颅内出血急诊急救团队)、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骨创伤团队)、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贵州医学科技奖4项;此外,急诊医学专业承担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2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去年9月,急诊医学科邓进教授领衔的“十三五贵州省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研究”获得主管部门批准,该项目将以科研课题为基础,全面了解、展示我省医疗急救体系发展现状,分析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发展面临的形势、问题与挑战,结合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医疗急救体系发展目标和县级及以上急救中心的布局、设置等重大规划问题。
来源链接地址:http://news.gog.cn/system/2016/03/29/014838367.shtml
?
版权所有 ? 贵州医科大学版权声明隐私说明备案编号:黔ICP备19007765号-1 公网安备 520103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