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4-28 来源:贵州都市报 编辑:党委宣传部 李晓芬 点击:
血液科医生们正在用英文进行晨会交班工作。
“Good morning every one! April26,Morning report……”昨日上午8点,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的医生护士们正操着娴熟的英语进行中英文双语晨交班会。记者了解到,开双语晨交班会在血液科已不是一件新鲜事,7年前,从美国完成博士后深造的科室主任王季石就开始在全体医护人员中推行了这项制度。
用英语介绍患者病情
7年前,刚从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完成临床血液学博士后深造,王季石拒绝了北上广多家名医院的邀请,选择回到贵州老家工作,担任起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主任。
在国外这5年,王季石阅读了大量第一手高精尖的外语文献,他体会到掌握好英语对开拓专业视野、对外学术交流方面的作用。回国后,他开始在血液科推行中英文双语晨交班制度,这个制度在血液科风雨不动地坚持了7年。这也是该院第一个开始推行此制度的科室。
记者在昨日的晨交班会上看到,不管是研究生医师,还是实习医生,大家都在交班时一律使用临床专业英语对科室患者住院总数、出院、入院、移植手术与否、是否危重、特殊病情变化的患者情况进行交班,值班医生也会用英语向其他同事逐一介绍患者的病情。当听完值班医生介绍后,科室主任王季石也会用英文与之进行提问和对话,及时指出年轻医生们在使用英文时的不当之处,随后还会随机抽问其他医生用中文再次进行翻译。
每周翻译两篇医学文献
“早间交接班是日夜班工作的重要衔接环节,实行中英文交接班,主要是想为大家阅读外语文献、对外学术交流、开拓专业视野等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随着医院国际性交流频繁,对科研、学科建设、高端人才培养的重视,我们科室的全体医护人员更要加强对英语的学习,让‘软肋’变为学科发展的‘敲门砖’。”王季石主任说。
采访中,正在读血液科研三的研究生医师曹淑云告诉记者,使用英文交班的难点在于交班过程中许多疾病和治疗方法的单词较为生僻,难以读对、读准,所以开始使用英文交班时,大家都是边交班边学习,利用交完班后10-20分钟的时间学习科室常见疾病及治疗的相关单词、短语和句式,练习发音和语感。渐渐地通过中英语交班的方式,每个人都有机会在晨会上开口“秀”出英语,大家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大量的临床医学词汇。
除了中英文晨交班会外,王季石主任还要求科室医生们养成定期阅读血液病方面的国际权威杂志,大家轮流每周至少翻译两篇最新的权威医学文献进行内部讲座学习。
相关链接
为什么实行双语晨交班制度
“大家要注意,在翻译‘治疗’这个词时,一定要看病人是已经被治疗康复,还是正在进行康复,虽然都有‘治疗’的书面意思,但是细细辨别下来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比如‘She is under treatment’意指她正在进行治疗中;而‘cure’也有治疗的意思,但是却有完成治疗康复的另一层意思。”听完当天值班医生的病情汇报后,王季石主任十分细心地指出了存在的用词错误。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中英文双语晨交班制度呢?王季石告诉记者,血液方面的疾病有很多十分饶舌生僻的临床医学英语词汇,再加上遇到一些病情比较危重的患者,他担心有一些资历尚浅的年轻医生和护士,包括来实习的同学会听不懂,导致对病人的病情不了解,所以才想到了这个办法,一方面让大家坚持学习使用英语,另一方面也能更加全面理解病情。
版权所有 ? 贵州医科大学版权声明隐私说明备案编号:黔ICP备19007765号-1 公网安备 52010302000012号